一日,正在阿剌克涅度假的某BDRG探员,你,在储蓄罐随便看看时看到了一篇档案。
开头是这么说的:
“组委会为何要掩盖‘乌拉山三角洲拓荒潮’的真相?此事在《像素塔野史集》中并无记载……”
对野史的兴趣促使你看下去。
于是野史变为正史,尘封的往事逐渐揭示……
开始阅读
组委会为何要掩盖“乌拉山三角洲拓荒潮”的真相?此事在《像素塔野史集》中并无记载。拉里根山脉南部地区至今仍是一片充满了神秘传闻和骇人故事的人烟稀少的土地,只有最铤而走险的走投无路者和最无畏的半兽人部族胆敢染足。然而真正踏足于那片地域的人却难以将它与传言相联系,将其描述为土地平旷、物产丰饶的乐土。两种说法交织不清,于是历史的真相也模糊起来。为什么那些传闻出现?为什么实情与传闻不符?为什么这些疑问……竟找不到哪怕一点解答?
幸好,一份自幽蓝国打捞上来的来自亲历者的具有一定事件总结性质的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块历史空白。加之热心市民桃乐丝小姐提供的资料与文件的一一对应,我们得以得出一个较为可靠的历史结论,或者,只是一个由臆测构建起的空中楼阁。
那么,请看:这是一个关于,“人定胜天”的故事。
二编:由珀厄·子午小姐所赠予的由其前身珀厄·优春在无名氏残本基础上创作的话本《拓荒记事》,在关于本事件的记述上亦兼有一定的文学系和真实性,特此编入本资料,以图一乐。
乌拉山三角洲拓荒潮
指于454.A.P起始,于458.A.P结束的二代地表东南方拉里根山脉南部土地的开发运动。致使该拓荒运动结束的恶性事件导致了该区域人烟稀少、流言不断的现状,其直接导致的大规模伤亡也因彼时拓荒管理层的运作而被压下,至今仍保持不为人知。
——————!!!不得将本资料带出阿剌克涅,以免造成防异困难!!!——————
名词解释
拉里根山脉
位于二代地表东南方的山脉,属“七横三纵”最后一横之余脉。名字意为“天之墙”。由于其海拔高且道路险峻,使得其作为天堑将其南部土地与二代地表核心区域分隔。
乌拉山
拉里根山脉主峰,海拔4368米。名称意为“伟大的”。
乌拉山三角洲
指乌拉山东侧河谷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因形似河口三角洲而得名。由于早期拓荒活动集中于该平原之上,拓荒潮以此地区命名。后该名义也被用于统称拉里根山脉南部地区的全部土地。
烟云道
曾经可行的跨越拉里根山脉的道路之一,因此段路常年大雾而得名。该道路自乌拉山东侧翻越山脉,道路宽阔,海拔爬升平缓,支持大规模物资运输和载具通过,因此成为最主要的途径。烟云道的开辟是拓荒潮的开端,而柳林河谷段塌方则是其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拓荒集群
即以拓荒为目的由拓荒者自发或由组委会划定组建的聚落,通常由中心的居住区和周围广袤的田地、林地、草场组成。
测绘队
指三角洲测绘队。最早由民间组建,旨在探索三角洲地区以外的区域,寻找更多的开发潜能。后被收入管理组委会,成为集巡查拓荒集群、监测异想污染、清剿潜在威胁、探索未知区域等等功能于一身的巡逻队,只是仍保留了测绘队的旧称。
拓荒管理组委会
最初为公平解决拓荒集群之间纠纷而生的管理性组织,由各个拓荒集群派出代表组成,负责地区划分、矛盾调解、人员物资调动等事务。作为整个拓荒潮中的决策层存在,而测绘队实质为其手下之执行层。
在拓荒潮结束后,其余部主持封锁、压下了事件相关消息的外传,以防止民众恐慌导致悲剧重演。相关人员已于事件结束后十年内陆续重生。
事件时间轴
各方文件归档
文件内容
桃乐丝资料
《拓荒记事》
| 第一回 优春说书讲拓荒故事 布尔招聘寻测绘新人
|
“乌拉山高峻,山南有奇闻。来有声也去无寻,云隐隐,雾沉沉。
好景难长春,焦土更覆青叶痕。青烟上兮日薄黄昏,天地何情兮凭此问。
命数岂可讳,凡事在人为。彼岸花谢大梦归,伏水兽,削骨梅。
旦夕栋梁危,人心一去再不回。顽石落兮万骨作灰,半载辛苦兮都为谁?”
定场曲毕,在座的诸位只零星的拍着手——原是觉得此诗无格无律,也无意蕴,却似并非出于此人之手,好像都有些扫兴。
台中短打扮,高翘腿,怀着一支长柄儿白漆五弦琴的女子环视四周,却启唇笑道:“这定场诗乃是我仓促之作,且是在费心劳神之后,难免有些‘呕哑嘲哳难为听’了,诸位见笑。我却实话告知诸位,我的才华本自不如兄姊,作诗上自然逊色;且珀厄所唱之诗歌皆为他人故事,凝的是他人心血,用的是他人词藻,仔细算来,再无一点原创性可言的。所以我自己的原创,自是不如以往的作品了。”
大伙听她这般的腔调,都起哄道:“新鲜,新鲜,优春小姐如今不做诗人,却当上说书先生了。”
|
结束阅读
“不错,”你如此想着,“或许当年真的是如此。”
你长吁短叹一阵,只当是看了一篇长的有些过分的纪实文学,把它放回架子上,继续你的浏览。
又一日,还在阿剌克涅度假的你,在储蓄罐乱逛时又看到了一个文件。
“二代地表野史频出?这才是你需要了解的……”
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比先前那篇更翔实百倍。
……原来我以前看的都是野史吗?
于是正史变为野史,真相仍保持不为人知。